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指導
腦卒中患者的床上體位放置很重要
卒中偏癱患者的典型痙攣姿勢表現為患側上肢肩下沉后縮、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前、腕關節掌曲、手指屈曲;下肢的外旋、髖膝關節伸直、足下垂內翻。早期注意床上體位的正確擺放,可以減輕或預防上述痙攣姿勢的發生。
一、正確的臥位姿勢
在初期,患者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因此正確的體位擺放十分重要,同時患者的體位必須定時變換,開始應該每2小時翻身一次,當患者能自己翻身和床上移動時,間隔時間可以延長,直到患者在清醒時或感到不舒服時能自己改變體位。以下為正確的體位擺放。
圖一:仰臥,頭部由枕頭良好支持,上部頸椎屈曲,注意不能使胸椎也屈曲,在肩胛下放一個枕頭,保持其前伸,并使上肢處于正確的抬高位;在患者臀部、大腿下面放置一個枕頭,使骨盆向前,以防患腿外旋。
圖二:患側臥位,頭應有良好的支持,患側上肢應前伸,與軀干的角度不小于90°,腕被動地背伸,健側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邊的枕頭上;下肢呈邁步位,健腿髖膝屈曲并由枕頭支持,患腿保持在伸髖并且稍屈膝體位。
圖三:健側臥位,頭部由枕頭良好支持,患者上肢由枕頭支持在患者前面上舉約90°伴肩胛骨前伸;患腿向前稍屈髖屈膝,并完全由枕頭支持,注意不能讓足懸在枕頭邊緣內翻,健腿下肢平放在床上,稍伸髖微屈膝。
二、肢體運動的訓練
患者出院后,根據患者癱瘓的部位、范圍、程度,對其肢體采取被動與主動運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康復訓練?;颊呒覍賹颊叩闹w也可進行被動運動。鍛煉的順序可先床上、后床下;先健側、后患側;先上肢(圖四)、后下肢(圖五);先大關節、后小關節。在鍛煉中注意防護,保證安全,并注意克服不良姿勢,避免急躁情緒,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鍛煉質量,擴大鍛煉范圍 , 每次 15~30 min,每天2次。
患肢功能鍛煉也可在床上采取坐位,并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可以用健肢帶動患肢進行活動(圖六)以及橋式運動(圖七)
三、上下樓梯訓練
上下樓梯(右側偏癱)
a用患側負重,健足上樓梯
b用健側負重,患足下樓梯
- 上一篇:腦卒中康復治療的基本原則
- 下一篇:常見腦卒中后繼發障礙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