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醫療,疫情后大有可為
康復醫學作為國際公認的四大醫學(預防、臨床、康復、保?。┲?,在我國由于各種原因,尚未得到充分的認識,導致國內康復行業的發展較為緩慢。近年來,在分級診療、醫療保險等國家政策對康復醫療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社會資本與公立醫院不斷合作建立康復醫院的大背景下,康復醫療產業越來越多的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吸引了包括投資人、創業者、研究者紛紛到該行業中來。這些力量的加入也推動了國內康復醫療產業從起步推廣期向行業規范期的縱深發展。
認知康復
新冠疫情后,眾多專家也紛紛表示疫情或將推動國內康復醫療體系搭建。在今年全國政協第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副主委、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于欣偉就提議建立國家或地方康復醫療隊,并將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的康復醫療納入醫保。
01
想要促進國內康復醫療行業的發展,實現完整的康復醫療服務,首先需要加強公眾認知教育,普及康復概念,讓更多的普通民眾意識并認可康復醫療的存在和必要性。在我國康復醫療這個名詞還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尤其對普通大眾來說,更像是輔助治療方式。他們在受傷后第一反應都是前往大醫院診治,就診之后一般都會聽醫生的意見在家靜坐休養,他們很難想象用“運動”的方式來治療肌肉受損等運動損傷問題。其次,完善醫保制度,擴大對康復醫療診療項目的覆蓋,減輕患者成本?;颊咴诮邮芸祻椭委煹倪^程中,加上器械使用費、住院費、人工費等,日均花費在500-600元左右,而康復治療周期通常需要28-90天甚至更長。直到汶川大地震后2010年我國醫保才將9項康復治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目錄,而醫保對于綜合醫院的管控日趨嚴格,醫??刭M之下,綜合醫院往往會將康復額度調用,使得康復患者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報銷比例不到50%。
另外,要注重康復人才的培養,完善康復治療師的資格準入制度。我國在職康復醫師16000名,治療師14000名,即每10萬人口匹配1.2位康復醫師,而在發達國家,要求每10萬人口匹配30-70位康復醫師。中國的高校中僅有128個康復治療學、運動康復學相關的本科專業,美國的這一數字為219個、德國為280個、日本為249個,在碩博士學位教育方面,我國更是稀缺。每年的畢業生(含醫師及治療師)僅有1萬名左右且在現有的醫療體系下收入較低,流動性大。
最后,完善三級康復醫療網絡建設,形成高效互通的轉診機制,尤其重視對三級網絡下游中的社區診所的建設與擴張,社區診所具備輕資產、易復制、易獲客的優勢。但目前醫院層面上的轉診協議較難落實,低級別的康復醫院治療水準也難以得到保證。而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大部分三甲醫院無法做到與二級康復醫院深入合作。
02
根據普華永道2016年的一份報告。我國需康復人口超過一億人,主要來自四大群體:
1、殘疾人群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推算出2010年末我國殘疾人總人數為8502萬人,其中約5000多萬人有康復需求。
2、老年人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止2014年末,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38億,而患有各種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礙需要康復的老年人多達7000多萬人。
肢體康復
3、慢性病患者群體,慢性病患者在我國有2億多人,需要康復服務的人數超過1000萬人。
4、因交通、工傷事故及其他傷害事故致殘的傷殘者,每年增加約為100多玩人,大部分傷殘者需要康復服務。
目前通常將需要康復治療的群體按照病情發展分為急性期、后急性期及長期照料期。因而與之對應的三級康復醫療網是目前較為健全的發達國家級地區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的共有模式。由康復醫學專家負責的以康復目標為導向的多學科參與的康復過程,時間不超過30天;亞急性期康復在二級康復??漆t院,針對部分病情穩定、仍需恢復功能的患者,通過強化康復訓練促進功能恢復,時間不超過2個月;此后少部分仍需繼續維持性康復的患者回到家庭,進入社區康復,即基層一級醫療機構的康復管理。
03
那么康復領域的“分級診療”該如何實現呢?
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以疾病急性期患者為主,立足開展早期康復治療,及時向專門的康復醫院轉診患者;康復醫院以疾病穩定期患者為主,提供??苹?、專業化康復服務;基層醫療機構以疾病恢復期患者為主,為患者提供專業康復醫學指導。
建立完善的康復治療轉診制度,尤其是康復醫院與綜合三甲醫院的合作,承接急性期后病人,打造暢通的轉診機制,術后的康復需求巨大,對于下游的康復機構而言,相當于有了穩定的用戶來源。對三甲醫院而言,不僅可以解決患者的出口問題,提高床位周轉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功能障礙、改善生活質量。
在醫療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衛生部門鼓勵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包括企事業辦醫院)有計劃、按步驟地整體轉型為以康復醫療服務為主的綜合醫院或康復醫院。鼓勵三級綜合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或康復醫院以管理、服務、技術等為紐帶,建立緊密或松散的合作關系。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離患者最近的場所,是開展康復醫學的主要陣地之一。社區康復是整個康復機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疾病恢復期和慢性病患者康復治療以及健康恢復的重要職責,同時社區康復又是鏈接家庭康復、康復養老以及病人恢復健康回歸社會的緊密交匯點,是通向社會大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04
康復醫療在我國還是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的新生事物??祻歪t療能夠加快身體機能恢復,降低復發率,減少并發癥,節約總體治療費用。接受康復治療后總費用明顯下降,且呈逐月下降趨勢,也是醫??刭M的大趨勢。
細分領域發展機遇
1、康復裝備供應與臨床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傳統的人工或簡單的醫療設備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這也使得人們對于四肢康復設備如康復機器人的需求增大??祻蜋C器人可以減少人員陪護,而且更有成效地幫助病患實現康復。更重要的是,患者、老年人,以及幼兒,即所謂“老弱病殘”,對于醫療康復機器人的需求較為剛性,這一片市場需求未來開拓可期。
2、康復醫療信息化穩步推進。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康復病人從臨床到康復的轉診將會全面實現信息化,各個醫療機構之間實現信息共享,病人可以在三級康復醫院之間流暢轉診。
3、老年康復在國內重視程度不高,但可以成為養老照護行業的新贏利點。老年康復日均治療費用雖然低于綜合性醫院,但其成本也相對較低,凈利潤率能達到15%-20%左右。而且隨著業務的擴張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利潤空間可進一步挖掘。
4、各類兒科康復的每個細分領域中都有相當數量的受眾患兒,市場空間還有待進一步挖掘。統一的特點是門檻較高,要求在特定的專業領域有多年的經驗積累。但是一旦某個企業對行業的滲透夠深,在形成一定的規模體系后,門檻反而會變為競爭壁壘,能夠爆發出較大的潛能。
5、另外,在我國康復醫療市場規模中,骨科結合神經康復占60%-70%之間,且相對可實現流程標準化,可復制,風險低,這是中國康復醫療的未來發展方向。
